首頁 走近範梅南

第五章 教師之教的教育學

字體:16+-

I have tried to show that“the pedagogy of teaching”can best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oughtfulness and pedagogical tact (rather than as rational reflection in action as presented by scholars such as Schon). See my book The Tact of Teachingwhich is also meant to show what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pedagogy looks like.

——Max van Manen

範梅南特別關注教師之教的教育學問題。他首先從實踐現象學和實踐認識論來探討教師之教的哲學基礎。其中,他討論了“教”的形而上之道和海德格爾對“教”的本質洞見。教育智慧是教師之教的條件,回返養育之源“替代父母關係”,聆聽教育使命的召喚,在牽手與引路中形成充滿教育愛的真誠的教育關係。隻有善於反思和理解的教師才能養成教育智慧,教師之教的表現形式是機智。對範梅南的核心概念“體知”的討論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教師之教的認識論基礎。

在範梅南的教育研究中,概念“體知”(embodied knowing)還有兩個同義詞,“直覺之知”(intuitive knowing)和“感受之知”(pathic knowing),它們都強調在教育的實踐認識中身體的直接參與和表達,感覺、情感和感受性在實踐認識中的重要地位,它在糾正理性主義教育的認知偏頗,為直觀和體驗的整體性贏得了應有的地位。教育學的語言是帶有感受性的喚醒式語言,與文學和藝術有親緣的關係。實踐認識論討論了我們如何認識教育現象,如何在體驗中獲得教育智慧。

教師之教的教育性(the pedagogy of teaching)也是範梅南特別強調的,他使用一個顯得古舊的英語詞pedagogy來代替現代教育的常用詞education,是想表明,在西方現代教育中,教育的原初的本源意義喪失了,“養育”漸漸遊離了“教”,人格教育也普遍受到忽視。教育關係中逐漸失去“我與你”的精神性關係。當教師和學生之間隻剩下學科內容而喪失了人性的內容時,我們的教育也就徹底異化成了工具。範梅南以同情的理解和信任培育教育的健康(fitness)、情感的豐沛和道德的擔當。教師之教的教育性是“育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