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近範梅南

三、範梅南現象學教育學的具體方法

字體:16+-

這裏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範梅南的現象學教育學的具體方法並不是工具性的方法,拿來就可以用,具體的方法雖然有技術的痕跡,但它們更傾向於生存論意義上的方法,它們與一個人的精神素養緊密相連。隻靠這些方法,其實做不了什麽事。這裏,對研究者的素養要求很高。理解力貧乏的人,再多的方法也無用。

範梅南在《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中除了對解釋現象學做了方法論層麵的探討外,也重點討論了解釋現象學研究的具體方法,這與烏特勒支學派不關注方法問題有極大的區別。範梅南談到,解釋現象學研究可視為六種研究活動之間的動態結合。方法論結構如下:①轉向對一個深深吸引我們並使我們與世界相連的現象的關注;②調查我們真實經曆過的經驗而不是我們所抽象的經驗;③反思揭示現象特點的根本主題;④通過寫作和改寫的藝術方式來描寫這一現象;⑤保持與這一現象的強烈而有目的的教育關係;⑥通過考慮部分與整體的關係來協調整個研究。[1]下列幾個標題引自範梅南專著《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

(一)轉向生活中的現象

範梅南將專注於某一現象,對某一現象好奇作為解釋現象學研究的開始。當教育生活中的某一種現象深深地吸引了我們,使我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的注意力和意誌力都轉向了這一現象。也就是好奇和驚奇感使我們靠近某一現象,體驗某一現象,想看看這一現象能顯現出怎樣的本質或本質結構,看看我們能直觀到什麽,我們怎樣用語言去描述生活體驗的本質,我們能否闡釋出生活體驗的豐富意義。我與現象之間有著強烈的意向性關係,有一種強烈的指向性,是情境性和問題意識驅使我們“回到事情本身”。我們的研究起始於現象,起始於某一教育生活體驗,我們是對生活或生命進行的現象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