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校長如何優化內部管理

第二節 打造平安和諧校園的基本原則與主要途徑

字體:16+-

一、打造平安和諧校園的基本原則

(一)學生為本原則

從利益相關者理論出發,學生是學校中的重要主體。“以學生為本”是實現組織科學管理,打造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原則。該原則的指導意義在於,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促進其發展為根本目標,強調其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學校的具體管理過程中,應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貫徹到每一項工作之中。同時,還要注意不能僅把學生當成單純的管理客體。他們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有參與學校事務和進行教育選擇的訴求,因此,學校應盡最大可能滿足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合理需求,努力為他們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平安和諧的校園有利於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獲得自由、全麵、和諧的發展,進而成為有德、有才、有能力、有個性的人[8]。

(二)尊重和信任原則

盡管學生是不完善的主體,但具有強烈的自尊意識。他們的尊嚴是否得到尊重,會影響其學習的態度、質量和效率。學校,特別是校長,要從學生發展的客觀需要出發,對學生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給予充分的重視。在管理學生時,要注意維護其尊嚴和人格,以適應他們的個性發展和自身價值的提升。這是和諧校園的應有之義。首先,校長和教師要轉換角色,從權威人物變成朋友關係,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體現對他們的人文關懷;其次,要對學生有足夠的信任,積極為他們提供自我教育的開放空間。相信、依靠和發展學生的自治、自控、自我發展能力[9],最大限度地提升他們參與管理的水平,增加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

(三)製度化與人性化統一原則

組織管理經常麵對製度化與人性化的矛盾。製度化的優點是“理性”和“確定性”,其弊端是難以變通,不利於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積極性;人性化則相反,具有柔性的特點,但同時確定性較低。中小學管理過程中,如果過於強調製度的剛性,會造成師生的拘謹;而如果隻強調人性化,又有可能造成組織無序,導致低效率。和諧校園必須形成有序的機製,這要求校長能夠協調兩種原則的衝突,發揮其協同作用。首先,在學校規章製度製定時,應充分考慮人性化的一麵——既體現共性,也兼顧個性;其次,在製度執行時,要注重嚴謹的激勵性與寬鬆的人文性,以實現管理作用與教育作用的有機結合。這不僅避免或減輕了製度剛性給師生造成的束縛,加強學習型組織中的人文關懷;也保證了製度潛在說服力和實施過程的規範和有效性,使管理製度轉化為師生的自覺行動,以便形成和諧校園文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