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校長如何營造育人文化

二、尋術更要問道:學校文化的“術”時代與“道”時代

字體:16+-

“術”時代是工具理性的時代,是物質文明的象征,而“道”時代是價值意義的時代,是精神文明的象征。黃武雄認為,“學校教育不應像今日學校的現狀一樣,純為加強孩子的競爭力,為他們未來的出路服務,以致扭曲了孩子的價值觀,背叛了學校教育的宗旨”[4]。

學校教育是孩子邁入社會麵臨的第一個環境。孩子們所向往的教育不應單單是一種知識的教育,它更是一種心靈教育;不但是一種成績競爭上的教育,更是一種精神進取向上的教育;教育不僅僅是關於物的教育,更是一種關於人的教育;教育不單單是一種謀生的教育,更是一種做人之道的教育。

孩子們喜愛的真正教育不是單一的課堂教育,而是一種生活教育,不僅僅是生活教育,更是有關生活智慧和超越生活追求的藝術教育。人們所向往的教育應該能夠對個人的幸福生活有積極的影響,能夠幫助個人在適應社會生活工作方麵起正向的作用。無論是分數高的學生,還是分數低的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學生,還是智商低的學生;無論是善於表達的學生,還是內向羞怯的學生;無論是家庭背景好的學生,還是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學生……都能在教育的幫助下真正獲得一種能力、一種品格,這種能力和品格能夠賦予他們力量,使得他們無論得到生活怎樣的“賜予”,福兮禍兮都能踐行做人之道,把生活過好,把責任擔好。這應是學校文化對於教育之道本質的基本理解。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在學校中擁有一定的私人空間和自由。教與學結合在一起,應該能夠使教師和學生均能享受到教育世界的快樂,且這種快樂隨著教學相長而不斷增強。不論出於何種理由,學校教育裏都不應存在使學生感到心理壓抑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