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沒有教育思想的領導,就沒有校長”。[2]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玉錕也指出,在現代學校發展的三個階段中,第一個階段的學校管理主要依靠校長的觀念、人格與能力,第二個階段的學校管理主要依靠一套完善的管理製度和機製,第三個階段的學校管理主要依靠校園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校教職員工的價值追求。同樣,課程領導首先是課程理念的領導,課程管理首先是課程理念的管理。課程理念是學校辦學思想的核心,是課程化的具體表現,是課程與教學工作管理的靈魂、方向和旗幟,它對整個課程與教學工作起著導向、約束、凝聚、激勵的作用。[3]
課程改革要求校長具有課程的領導意識、探索意識、競爭意識和敬業意識,校長的業績和辦學質量要能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忽視這方麵的領導與管理,在學校的工作計劃中,基本沒有或者根本沒有這方麵的工作安排,在學校的製度中也基本沒有或者根本沒有這方麵的規定,在學校的辦學行為和教學行為中也基本沒有或者根本沒有落實。正確的課程理念的缺失,不僅影響了課程實施的質量,而且也影響了學生、教師和校長的發展,進而影響了整個學校的辦學水平。
因此,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喚醒校長的課程領導意識,增強校長課程領導角色的轉換意識,而這些都需要從校長的理念更新著手。隻有校長充分認識到課程理念和課程領導角色轉換的重要性,才能夠帶領全校教職員工改變課程理念,積極有效地進行課程改革,進而也提升了校長的課程領導力。也就是說,更新理念是實現校長課程領導力提升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