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校長如何提升課程領導力

二、校長在課程領導中的角色定位

字體:16+-

校長在課程領導中到底應該扮演什麽樣的角色,人們對此眾說紛紜。美國教育行政學者托馬斯·J·薩喬萬尼倡導五種領導模式:技術領導、人際領導、教育領導、象征領導及文化領導。C.J.馬什提出了三種角色觀:響應者、管理者、倡導者。布拉德利提出了五種角色觀:教導者、問題解決者、倡導者、服務者和激勵者。奧恩斯坦和漢金斯亦分析指出,在大型的學校,校長應作為一位課程的激勵者;在小型學校,則期盼校長主動地成為課程編製引導者、發展者和實施者。台灣學者黃旭均提出了校長課程領導應扮演九種角色:趨勢與新議題的感知者、課程目標與任務的製訂者、課程事務的協調者、課程發展的管理者、成員進修的帶動者、課程評價的實施者、課程改革的激勵者、課程專業文化的倡導者及各種勢力的整合者。

以上觀點均以校長在課程實施中的任務為基準來定位校長角色。國內學者在研究中則提出了五種、六種、八種角色觀。如鄭東輝提出了五種角色觀:課程願景的策劃者、課程團隊與資源的組織者、學校專業文化的倡導者、課程發展的協調者和課程革新的激勵者。黃騰蛟以國外中小學校長在課程領導中的角色定位為借鑒,主張校長在課程領導中應承擔課程規劃者、課程選擇者、課程使用者、課程管理者、課程評價者和課程開發者的六種角色觀。劉燕主張校長課程領導的八種角色觀,即課程願景的策劃者、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和協調者、課程資源的提供者、課程團隊組織者、學校專業文化的倡導者、課程發展的協調者、課程革新的激勵者、課程評鑒與改進的參與者。以上觀點雖然表述不同,但闡釋的內容有共同的地方,即都突出了校長在課程團隊合作、課程資源開發、課程文化建設、課程評價完善等方麵的引領作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