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艘沒有航向的船而言,無論刮什麽風都不是順風。學校若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如同沒有航向的船一樣,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從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來看,課程是學校的安身立命之本,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主題和關鍵。所以,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文化便具有了重大的現實意義。課程文化的核心是課程價值觀,猶如一個人的思路決定出路一樣,課程價值觀決定著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這裏的課程價值觀主張課程要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全麵發展的需要,其理論來源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規劃綱要(2010—2020年)》,它明確了今後十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戰略主題,即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強調了五個教育觀念,即全麵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和係統培養觀念;突出了兩個工作重點,即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同時,“人的全麵發展”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我國教育方針的理論基石。
校長的課程價值觀包括兩個含義:一是校長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以及社會發展趨勢,把握和確立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及素質規格的能力;二是校長把自己關於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及素質規格的認知轉化為學校全體教育者的教育人才觀的能力,即用校長的人才觀來統領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的能力。對課程價值的理解力是學校課程建設的“指南針”。校長應根據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積極建構獨特的、個性化的課程價值取向,並有效轉化為校內全體教師的共識,關注課程資源、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學校文化建構,確立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及素質規格,促進全體教師對課程價值的理解和內化。
綜上所述,課程文化的構建要求校長要具備課程領導者應有的高瞻遠矚的治學理念、德才兼備的人才價值取向、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實踐創新的探索精神。[14]當然,以上課程文化構建的領導力並非與生俱來,任何人也無法賦予,課程文化也不會憑空產生,這需要校長的努力與領導,也需要全校師生配合與參與。總之,課程文化的構建,尤其是課程的價值觀需要在點滴積累間樹立,假以時日才能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奇效,達成水到渠成的壯舉。但課程文化構建的關鍵並不在於其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在於它能夠成為展示學校獨特形象、凝聚學校成員心誌、推動學校創造性發展的巨大能源,並最終促成學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戰略目標的達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