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裏偶爾會出現失竊事件,失竊事件是最考驗教師和學生心理的事情,因為處理不好,不但使教師在學生心中失去了威信,而且也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還會在班級裏形成不良風氣。班主任如何解決失竊事件,既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藝術活。技術活是因為最終要解決問題,藝術活是引導班主任:因為麵對的是學生,所以教育是首要,破案是次要。因此,班主任在解決班級失竊問題時,要在兩者之間把握平衡。
[案例3-40]
我們班的小浩,一個來自山東的大男孩。從小由文盲的奶奶帶大,從一年級開始,你就會看到這樣一幅場景“一個老奶奶拽著一個小男孩,一邊嗬斥一邊責罵著孩子,小男孩哭哭咧咧地走進了校園”。這就是小浩家庭教育的縮影。同學們也經常嘲笑他。所以從四年級開始,我們班經常發生丟東西的事件,學生的玩具、好文具會不知不覺消失。經過調查發現目標主要集中在小浩身上。究其根源,他不是為了據為己有,而是喜歡拆拆弄弄,還有報複、搞怪心理在作祟。最後由我自己掏腰包賠給丟失的同學才算暫時平息此事。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班裏連續兩次丟失蘋果手機,一個是老師的,一個是家長新買的手機。怎麽辦?我很清楚是小浩“拿走的”,繼續息事寧人還是以此為契機“教育”他一下,我選擇了後者。我找到小浩,開門見山地說明了自己知道是他拿的手機,希望他能主動還回來。小浩也很痛快地承認是自己“拿”了手機,但是並沒想偷走不還回來,隻是想看看蘋果手機的攝像頭。為什麽像素不高,可拍出的照片效果卻那麽好。我聽後又好氣又好笑,告訴他以後想看手機可以直接和老師或家長要,不要在別人不知道的時候拿,讓他主動把手機還了回去。並且我還送給他一本書——《相機成像原理》,他看後對我說:“王老師,我以後再也不拆別人東西了,書上介紹得特別清楚,我拆了手機也不會明白其中的成像原理,一看書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