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年級新生來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重要。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也影響學生後續的發展潛力。因此,在起始年級,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案例3-26]
一年級小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訓練學生從細節入手學習課堂常規至關重要。
細節一:當老師講課或同學發言時,要求學生眼睛一定要看著老師或專注地傾聽同學發言。
細節二:當需要學生注意黑板上的內容時,則要求學生將課本輕輕放在桌子上,端正坐姿注視黑板,用心傾聽。
細節三:當抽查學生書寫漢字的能力時,應要求其他學生在保持安靜的同時,眼睛看著黑板上的板書,舉起右手跟著被抽查學生一起書寫。
細節四:當學生們學習疲勞、課堂氣氛較為沉悶時,可適當穿插一些輕鬆明快、富有節奏感、朗朗上口的童謠式教學語言。如:“××的/朗讀/真是/美,老師/還想/聽一/遍,可/以/嗎?”“××的/發言/真精/彩,我們/掌聲/祝賀/他”等。
細節五:在組織學生“開火車”讀書之前,可發口令:“火車、火車就要開,哪組的火車開得好?”學生們舉起小手高喊:“我們組的火車開得好!”於是,可以組織下一步的學習——利用“開火車”的方式讀課文。
在課堂上,隨時調動每一個孩子眼、耳、口、手等感官參加學習,減少了學生們控製不住自己,隨意亂動、不專心聽講的毛病,也避免了教師反複詢問“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要不要”等毫無意義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保證了學習質量。
案例來源:李海燕.打造高效課堂的五個細節[J].班主任,2010(8)
[案例3-27]
對愛說愛動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一節課40分鍾實在太長了。剛開始,教室裏不時傳來掉東西的聲音、搖動桌椅的聲音、同學鬧矛盾的吵鬧聲……為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好習慣,我規定學生上課時,課桌上隻擺一本書、一支筆、一塊橡皮,是否放尺子視教學內容而定。上課時,我及時表揚改掉小毛病後認真聽講的學生,揚起手與他們做“揮揮手”的好朋友;對自始至終都認真聽講的學生,我走過去,師生做“拉拉手”的好朋友。課後我還給這些好朋友一個熱情的擁抱,並鼓勵他們明天繼續與老師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