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規在一定意義上是班級公約,即教師和學生為了維護集體生活而共同約定的一些規則。在製定班規時,班主任可以抓住以下幾個要點:第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規則,讓學生知道規則不僅僅是約束,而是為了保障學生在班級生活的學習權、平等權、被尊重權等各種權利。因此,班主任與學生製定班規時,不妨先一起討論“希望的班級生活是什麽樣的”“在教室裏,每個同學擁有怎樣的權力”。然後再談論為了建設美好的班級生活、保障每個人在教室裏的權利,需要我們建立怎樣的規章製度。如此建立的班規將凸顯積極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理解規則、遵守規則有極大的好處。第二,班規包含的內容由學生一起討論形成,班主任要對班規框架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第三,班規要具體、可執行、符合實際,具有可行性,便於監督檢查。第四,班規表述要用積極、正向、鼓勵性用語,指明學生應該努力的方向。
[案例3-11]
再次擔任初一班主任,麵對一幫十三四歲的學生。他們正處於張揚青春力量的“叛逆期”,不願意繼續被老師和家長們的各種規則和說教束縛和限製,忽略了規則存在的價值和背後的積極意義。如何讓他們從思想上認可、讚同班級規則,從而自覺遵守班規呢?我想到利用交作業的過程,對學生滲透規則教育,讓學生理解規則的意義和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與新生第一次見麵,我沒有事先根據小學期間的檔案資料指定臨時班委,也沒有刻意用桌牌固定學生的位置,隻是做了一個簡明的自我介紹。
第一次收作業的時間到了。“請把假期讀書小報交上來”,我的指令一下,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點不知所措,過了許久才一個個羞澀而又新奇地把讀書小報交了上來,總計用時三分半鍾,並且交上來的小報擺放得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