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小學起始年級班主任工作實用手冊

第一章 明確班級發展目標

字體:16+-

第一節 班級發展的構想

一、班級、班集體與理想班級

(一)什麽是班級

近代資本主義的興起迫使學校需要不斷擴大教育教學規模,提高教學效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班級出現了,經過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理論上的論證並逐漸確定下來。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一個班級通常由學科教師與一群學生共同組成,學校教育功能主要通過班級來實現。

在班級中,教師圍繞學校教育教學目標,通過課堂教學以及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麵獲得全麵發展。與此同時,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講,班級發展史就是學生以及班主任的成長史。

(二)什麽是班集體

班級裏的學生和教師組成一個群體,剛剛組建的班級組織隻是初級群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班級逐漸形成了共同的奮鬥目標、有序的組織機構、共同的行為準則、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健康的集體輿論,一個班集體就形成了。

從群體到良好班集體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經曆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蘇聯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在對集體心理學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群體層次測定理論。以共同活動的目的、任務、性質特別是人際關係為標誌,把集體的形成劃分為三個相互聯係的發展階段,即鬆散群體階段、聯合群體階段和集體階段。班集體的形成也會經曆這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鬆散型班級群體

剛組建的班級一般屬於鬆散型班級群體。雖然教學班剛剛組建時,班級就產生了組織機構,有了共同活動,甚至製定了共同的發展目標,但此時的班級尚未形成大家認可並願意自覺遵守的行為規範,班級主要依靠教師組織指揮,教師和班幹部主要靠行政手段組織班級,群體中的成員大多憑借個人的好感而交往,班級群體的人際關係具有一定的情緒性,群體意識和凝聚力都比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