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教師教育機構去專業化,低層次教師培養能力過剩
目前參與我國幼兒園教師教育機構的類型多樣,從師範大學、師範學院、綜合大學,到中職院校、職業高中,培養層次涉及本科、大專和中專,但總體上呈現去專業化、低水平培養的態勢。首先,從各類機構數量上,參與幼兒園教師培養的師範類院校數量遠低於其他類院校,尤其在中專層次,有2 182所非師範類中職學校參與,占比94.9%;其次,在各類培養機構學生數量上,非師範類中職學校2010年畢業生為12.98萬人,占全年幼兒教育畢業生65%,其在校生規模為54.21萬人,占比66.1%;最後從培養層次上,本科層次培養院校為169所,大專層次則為283所,中專層次則為2 299所,2010年各層次畢業生比例分別為:2.53%、13.04%、84.43%。可見,大量非師範類中職學校參與中專等低層次幼兒園教師的培養,並沒有提高整體幼兒園教師培養層次,反而降低了教師教育機構的專業化水平,導致低質人才供應過剩。有調查顯示,浙江、湖南等省近年來普遍增設的中專層麵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學生數,遠超過實際需求[6]。
(2)小學教師教育機構在轉型升格過程中,優質教師教育資源流失嚴重
在封閉式師範教育體係中,小學教師主要由中等師範學校培養。隨著體係轉型和院校升格、兼並,不少原先獨立辦學的中師逐漸升為高專,或成為高職院校和綜合院校的初等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麵臨被邊緣化。一方麵初等教育學院往往隻留下所謂主科教師,而把其他學科的教師分流掉,沒有更多的教育資源投入;另一方麵使一部分對教師教育有感情、有經驗也有一定水平的教師不得不離開原崗位,造成優質資源的流失,其並入高校後不受重視,重點學科、重點專業都排不上號,專業建設與學科建設得不到政策傾斜和重視,對教師專業化問題研究不深,不是紮根於小學教師培養的特色和規律,而是被高校培養模式簡單同一化,完全用高師的標準與要求來規劃衡量自身,丟失了培養的目標和特色,也就很難得到真正質量上的提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