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選取《人民日報》報紙評論版、人民日報微博和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2017年發布的與教育輿情相關的63篇評論文章、88篇微博評論文本和37篇微信文章後,發現人民日報係媒體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話題引導。
1.第一時間跟進教育熱點話題
在教育熱點話題產生之後,人民日報係媒體利用新媒體矩陣優勢及時發聲,明確表態,解惑釋疑,對正確引導網上輿論、安撫社會公眾情緒、推動政府妥善處置事件起著重要作用。作為教育網絡輿情熱點事件中的關鍵傳播節點,《人民日報》首先利用新媒體的時效性強的特點,第一時間主動發聲,把握言論的主動權,推動教育網絡輿情朝著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2017年11月7日,攜程幼兒園喂芥末視頻遭曝光,事件發生後立即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攜程幼兒園相關百度指數飆升到26573,攜程相關詞語微博指數達31萬,網友探討最多的話題為“法律法規是否不健全?”“如今教師自身職業素養低?”以及“國家應如何避免虐童現象的發生?”。《人民日報》評論版在“攜程親子園”事件調查情況公布後,針對網友討論度最高的話題,分別發表3篇文章引導輿論。一是澄清法律對虐童行為早有明文規定,而且不可謂不嚴格,從法律角度探究虐童事件屢禁不止的原因,並提出應提高從業者的法律意識,對不良記錄人員實行黑名單製度,終身禁入相關行業領域等多項防範措施;二是從“攜程親子園”事件談教育工作的首要資質是“愛”,提醒教育工作者不能忘記教育工作的底色,從教師素質層麵對教師進行引導;三是從我國學前教育現狀談幼兒園教師隊伍問題,從教育管理上規避幼師虐童行為。
2.雙向多視角剖析話題
人民日報係媒體除了對教育網絡輿情話題的選擇和表達更具典型性及概況性之外,同時也會根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特點,分別采取國家、社會、公民等視角來剖析話題。通常情況下,《人民日報》評論版以國家視角和社會視角出發,指導全社會在教育政策及教育改革方麵的思想認識,提供教育管理者在行政管理方麵的方法論,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人民日報係指導方案。在研究樣本中,人民日報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有將近20%的文本都是采用“公民視角”來發表見解。例如,廣州一男孩因不讓玩手機踹飛母親,@人民日報發表微博稱孩子有問題,病根往往出在父母,批出“慣子如殺子”。“公民視角”的建立使人民日報係媒體能夠溝通“官方”和“民間”兩套話語體係,讓人民日報係媒體更貼近人民,更能代表人民。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在多視角實現對網民的話題認知引導上最富代表性,往往通過呈現“最全”視角,利用“互動”引導話題,其具體表現為,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根據教育熱點話題,迅速對網絡上出現的信息內容進行整合,內容涉及傳統媒體對事件的最新報道,話題當事人的社交媒體信息及網友評論看法等,盡力向受眾呈現“最全視角”以還原事實真相;更有涉及類似就業、家庭教育等人民十分關注的教育類社會現象話題,通常以“你怎麽看?”為互動話題篩選網友評論,在微信評論區與網友進行評論互動,實現話題的二度引導。例如,臨近畢業季,“空巢青年”話題突然在網絡上又火了起來。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以“這個群體人數已達2000萬,急需關愛”為標題發布文章,對當今社會的“空巢青年”現象表示關注。文章從闡述“空巢青年”現象入題,繼而解讀背後原因、提供來自情感專家的建議,最後拋出了“你是‘空巢青年’嗎?你對‘空巢青年’怎麽看?”話題與網友進行互動。很多網友積極在評論下方回應自己也是一枚“空巢青年”,但態度多為積極,較好地消解了網絡上對於“空巢青年”現象的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