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7

三、觀點匯總

字體:16+-

(一)媒體觀點

1.法律沒有禁止,可將衡水中學作為浙江教育的試金石

“華聲在線”認為在世人眼中,也許“衡中”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應試教育的氣息濃厚了點。但“衡中”並非一無是處。以“衡中”的手機管理為例,“衡中”不允許帶手機,每個宿舍有一部座機,校內設有很多電話亭。“衡中”做到了很多普通高中做不到的,很多公辦高中也做不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好是壞,拉出去遛遛。何為應試教育,何為素質教育,沒有嚴格標準,誰也說不服誰,“衡中”應大大方方走出去,接受市場的檢驗,“衡中”不怕南橘北枳,不怕砸牌子,這份前所未有的勇氣,應該來點掌聲。

《錢江晚報》認為,對於衡水中學的到來,最忌諱的是站在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立場上說話,而忽視了教育本身的追求。拋開爭議,有幾點應達成社會共識:一是靠搶時間、拚身體的高考模式是不可持續的,衡水中學的模式哪怕再成功,也不應該是教育追求的方向;二是考上幾個清華、北大也不應該是所有考核唯一的標準;三是衡水中學的到來如果隻是來切分蛋糕的,那對浙江教育而言,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不妨將衡水中學作為浙江教育的試金石,甚至不妨當成攪局者,來倒逼浙江教育的進步。

2.素質教育亟待改革

《人民日報》刊文談“衡中入浙”,談到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中國教育必然的進階趨勢。圍繞“衡中模式”的意見分歧,照見教育轉型期彌漫全社會的雙重焦慮:一方麵,害怕被應試教育的列車甩下來,掉入社會底層;另一方麵,一部分家長又深感應試教育不如素質教育那麽能激發孩子的天性,對未來在素質教育競爭中失去先機也有隱隱的擔憂。衡水中學麵臨冰火兩重天的極端評價,正是反映了這種糾結的社會心態。教育領域從來都是開放的,素質教育要想在與應試教育的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鬥爭模式,而要取長補短,不斷夯實自身的優勢。歸根結底,素質教育鞏固陣腳,要做到最大程度保證公平,兼顧短期效益和長遠未來,從而確保每個學生和家長都能從中受益。否則,再怎麽狠批應試教育,也無法迎來素質教育的滿園春色。社會各界最想看到的,不是教育工作者為著不同模式孰優孰劣爭吵不休,埋頭探索、創新實踐、開拓新路,才是推動教育進步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