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主體:未能第一時間直麵輿論,含糊其詞被動應對
事發第3天(11月24日),紅黃藍教育機構官方微博發布一則關於新天地分園(當事分園)的聲明稱,對此事高度重視,稱已配合警方提供監控資料和設備,將等政府調查結論,如有違反師德乃至違法犯罪人員絕不姑息,對公司和幼兒園應擔責任絕不推脫,在結論未明前,會盡量降低對孩子的影響,並強調“對於個人認識涉嫌誣告、陷害的行為,新天地幼兒園園長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然而馬未都微信公眾號認為“該聲明擇詞閃爍,避重就輕”。中國網評論員文章認為“聲明不但沒有疏緩情緒,反而加劇了對立情緒”。
通報裏稱,要“等待政府部門的調查取證結論”,但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涉事園方不能無所作為。相反,這個時候,其實是園方最該發聲的時候。在公共事件處置中,應當充分認識“後真相”與“假新聞”可能對網民構成的傳播殺傷力,事件責任主體應當在第一時間出麵澄清事實真相,表達明確觀點,破解謠言偏見,以利於達成社會共識。
(二)媒體:發聲迅速積極引導,但行業生態亟待管理
針對網上流傳的事件情況,傳統主流媒體反應迅速,在第一時間發聲,立即介入調查,跟蹤報道並發表評論。但在“人人成為新聞記者”的新媒體語境下,原本由傳統主流媒體長期奉為圭臬的“真相”逐漸衰落,主導社會共識的影響力與話語權漸漸弱化。傳統主流媒體不再承擔探尋事實真相的責任,“新聞專業主義”式微,更出現了“共青團中央”官方微信公眾號在評論該事件時把虐童歸結於個人問題的錯誤引導,“個人犯罪就是個人承擔,政府不是這個罪犯的父母”,雖該內容被迅速刪除,仍造成了不可預估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