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7

一、統編教材改革網絡輿情傳播特征

字體:16+-

統編教材改革的輿情傳播特征既與政策類輿情傳播有相同點,又有自身特色。除了傳播內容同質化、傳播形式多樣、網民積極參與之外,官方發布權威消息遠滯後於非官方的小道消息,且在對輿情做出遲到長達3個月的回應之後引發了次生輿情。官方的發言從一開始不占據主導地位,演變到回應不當,使輿情陷入二次尷尬境地。

(一)輿情整體平穩,兩次波峰峰值突出且相隔時間久

如圖2-3-1所示,輿情傳播過程有兩次波峰。第一次波峰集中在8月31日。因為9月1日是全國中小學開學的日子,該政策的發布關係到全國範圍內中小學生的教育問題,且改革內容涉及麵廣。廣大網民主要圍繞教材改革的創新點,老師、家長如何與學生配合共同適應新教材的節奏,曆史教材中部分章節的調整等,由此引發大規模討論。

圖2-3-1 統編教材改革政策輿情趨勢圖

數據來源:新浪微輿情係統全網數據搜索

第二次輿論大規模爆發是在12月15日,引爆輿情的事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回應網民對初中曆史教材中刪去衛青、霍去病等英雄人物這一做法的質疑。9月1日新版曆史教材就已投入使用,彼時已有部分網民發現在編排曆史教材時衛青等英雄人物被刪去,但是相關部門並未迅速捕捉輿情並及時回應,導致輿情潛伏至12月徹底爆發,人教社被迫做出回應,而回應內容並未明確責任或是整改方向。網民對人教社的模糊回應並不買賬,由此引發第二個波峰。

改革政策發布後相關部門並未對輿情做出及時回應,反而是在輿情爆發3個月之久才發聲,次生輿情主要圍繞官方的不確切回應展開。人教社官方微博對曆史教材中刪去衛青和霍去病的做法回應中,並未說明將衛青、霍去病內容安排在高中階段是針對網民質疑所做的臨時調整,還是編寫組對刪去英雄人物相關章節的補救措施,這又給了部分網友一定的猜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