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在傳播過程中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但是也存在著各家媒體內容同質化、內容解釋停留於表麵、單向傳播缺乏對質疑及時回應等多方麵的問題,造成民眾特別是學生對政策理解不足,使得各方未能就新高考帶來的巨大變化做好充分準備。
(一)關聯事件引起網民四次大規模討論
如圖2-1-2所示,2017年新高考政策前兩次較大輿情討論分別出現在6月7日和6月23日前後,恰好分別與高考考試和高考發榜時間重合,新高考政策由高考這一“自帶流量”的事件所引出並推高。如圖2-1-3所示,詞頻圖也顯示人們較關注浙江、上海等地高考新政實施後第一屆考生的情況。輿情第三次集中爆發在9月11日,當時新生入學後選考物理的學生人數驟減引起了科學界擔憂。最後一次集中討論發生在10月19日,正值十九大召開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回答記者提問,十九大的高關注度和陳部長對新高考政策的係列解讀引起了公眾關注。縱觀2017年與新高考政策相關的四次突發輿情,相關事件和顯著人物對推高輿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圖2-1-2 2017年新高考政策輿情演進趨勢圖
數據來源:新浪微輿情係統全網數據搜索
圖2-1-3 2017年新高考政策網絡討論詞頻分析圖
數據來源:新浪微輿情係統全網數據搜索
從2017年集中爆發的四次輿情上看,新高考政策輿情凸顯出一定的“外因型輿情”特征:政策的發布和傳播並未引起較大的輿情波動,但是政策一旦與公眾所關注的事件、話題或人物相聯係,便會引起公眾對政策的連鎖反應,進而推高輿情。
(二)不同媒介平台呈現差異化輿情特征
在新高考政策傳播過程中,新聞網站、微博和知乎三種當下流行的媒介平台呈現出不同的輿情特征。這與各個平台的媒介特性以及它們不同的參與主體息息相關。了解差異化的輿情特征和背後原因,將有助於教育部門更準確地把握和引導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