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7

四、中國教育網絡輿情治理建議

字體:16+-

教育網絡輿情的處理是有普遍規律可循的,也是需要不斷從以往的案例中汲取經驗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應對的思路、方式有固定的最優解。相反,相關主體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輿情應對思維,由傳統宣傳的思維走向公關的思維。

當今社會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化與自媒體時代,一切都在飛快地變化著。首先,我們的媒體環境在變,主流傳統媒體的核心地位仍然不可撼動,但是由於人們的媒體習慣的改變以及對信息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媒體在輿情中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但卻從未缺席。隨著各大傳統媒體紛紛涉足移動端,采取中央廚房式的內容生產,人們對主流傳統媒體的信任逐步轉移到了對主流媒體這個品牌的信任上來。例如,在今年的多起輿情事件中,人民日報微博、共青團中央微博微信都發揮了對事件定性的重要作用。其次,我們所麵對的公眾在變,隨著我國國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斷提升,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也開始有了明顯的提升。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公眾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條件也愈加成熟,並且,公眾的權利意識也隨著參與公共事務而不斷上升,人們渴望得到事情的真相,渴望通過參與輿情事件體現自己的價值。最後,我們政府的職能與形象也在發生變化,建設公正、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將是大勢所趨。

這一切變化都要求我們處理教育網絡輿情的思維要有一個重大的轉變,簡而言之就是要從宣傳的思維走向公關的思維。從傳播的角度講,兩者工作內容有類似之處,但是兩者的工作目的和性質卻存在很大差異。傳統的宣傳工作屬於政治思想工作範疇,是政治思想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公共關係作為一種特殊的管理職能,其目的是塑造組織形象,建立組織(包括政府)與公眾的良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