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7

(四)幹預時效決定事件走向,及時幹預擠壓謠言生存空間

字體:16+-

隨著各種新興媒介的推出,尤其是微博等自媒體平台普及後,教育網絡輿情事件曝光速度日益加快,留給相關主體幹預的時間越來越短。但是能否做到“及時”,是能否做好輿情回應工作的最基本的必要條件,輿情的幹預時效決定了事件不同的走向,這點可以從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中得到驗證。

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從2017年11月22日晚開始發酵,23日下午北京市朝陽區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朝陽區教委”)工作組就進駐涉事幼兒園進行調查並回應。朝陽區教委前期的迅速介入表明政府對此事高度關注,這對穩定公眾情緒,把握輿論主導權具有重要作用。但此次輿情事件發酵開始,網上就有涉軍謠言在流傳,但是直到24日下午,“老虎團”政委馮俊峰才在回應記者提問時辟謠。此時謠言已經流傳了近兩天,相關部門有些遲緩的反應給了謠言較大的傳播空間。在輿情事件處理中,前期的發現並介入與後期的跟進都十分必要,無論在什麽階段,一旦官方權威聲音缺位,自媒體賬號采用的“網帖”“網曝”等形式的謠言就容易占據輿論主流,真實信息不斷被邊緣化,導致後期輿情處置陷入被動。

作為涉事企業的紅黃藍教育機構在此次輿情事件的幹預中速度慢於所有政府部門和涉事機構。11月22日事件曝出後,公眾就存在大量質疑,網絡一片討伐之聲,但是在遲到了將近兩天之後,紅黃藍教育機構才正式發布第一篇聲明,並且於29日發布了道歉信。從紅黃藍教育機構此次失敗的輿情處理中可以看出,它對社會輿情缺乏應有的敏感,對消費者和公眾缺乏應有的尊重,對社會責任缺乏應有的擔當,因此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也已經一落千丈。在事件發生後,若紅黃藍教育機構第一時間拿出最大誠意,主動、全方位地與公眾溝通,或許會有一個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