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理念先後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的西方社會,三者的發展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互為激發、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共識性的基本指導思想與原則。迄今40多年來,它們在理念、政策、實踐等方麵既給我們帶來了變革的力量與希望,同時也帶來了衝擊與挑戰,乃至糾結與迷茫。[23]
那麽,究竟應如何認識終身教育、終身學習以及學習型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
在綜合分析有關終身教育的定義後,高誌敏等認為:“終身教育是現行教育的超越和升華;是徹底改革現行教育製度,構建未來教育體係的創新性原則;教育貫穿人的一生、覆蓋人的發展的全部;教育必須成為有效而便捷的一體化體係,實現各種教育及其因素、資源的統合化、一體化;教育既作用於個人又作用於社會,即教育既為了促進個人的終身全麵發展,又為了促進社會的持續發展和全麵進步。”[24]
相比終身教育,高誌敏等認為:終身學習是一種生存方式,其學習活動超越了教育範疇,正在成為人的至關重要的生存責任;終身學習是一種主體轉移,學習者“越來越不成為對象,而越來越成為主體了”;終身學習基於學習者的自主性,定位於學習者的意願與需求,也必然要求尊重每個學習者特有的認知方式和特點;學習既是一個終身的過程,也是一個全麵的過程,同時無所不在;而終身學習的目的在於建立自信和提升能力以適應社會變化。[25]
而“學習化社會”是1968年提出的。首創者是美國著名新理性主義教育家和古典人文主義成人教育倡導者,時任芝加哥大學校長的哈欽斯(R. M. Hutchins)。在《學習社會》(The Learning Society)一書中,他指出:“所有全體成年男女,僅經常地為他們提供定時製的成人教育是不夠的。除此之外,還應以成長及人格的構建為目的,並以此目的製定製度,以及更以此製度來促使目的的實現。而由此建立一個朝向價值的轉換及成功的社會。”哈欽斯還在《民主社會中教育的衝突》(The Conflict in Education in a Democratic Society)一書中強調人的理性、道德和精神的力量,而學習化社會就是希望使每個人的這種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