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我國一批專家學者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科學視野,理性地覺察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廣泛深入,社區與社區教育將會很快在我國的廣闊土地上生根發芽。於是,他們及時地將國外社區建設和社區教育的實踐情況及文獻材料引入國內,並做了大量介紹和解讀工作。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成人教育管理工作者,是我國社區教育研究的中堅力量,他們深入實踐,與廣大社區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湧現了一批有質量的學術成果。
根據中國知網(CNKI)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7月,以學習型社區為主題的文獻總數為745篇[(檢索條件為“主題=學習型社區”或者“題名=學習型社區”)(模糊匹配)],其中期刊文章478篇、報紙文章211篇、碩士學位論文30篇、其他26篇。具體年度分布如圖5-3所示。
圖5-3 學習型社區文獻發表年度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CNKI)。
(一)學習型社區內涵
葉忠海指出:“所謂學習化社區,是指以社區終身教育體係和學習型組織為基礎,能保障和滿足社區成員學習基本權利和終身學習需求,從而促進社區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提高以及社區可持續發展而創建的一種新型社區。”[52]厲以賢指出:“學習型社區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以終身學習、終身教育體係為基礎,以保障和滿足社區成員各種學習權利與需求,獲得人的全麵發展與自我實現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社區。”[53]許正中等人則認為:“學習型社區是以社區民眾為主體,以社區發展為目的,兼顧個人成長與社區發展,構築終身學習體係向民眾提供學習機會並以多元的教育培訓渠道來保持社區民眾持續不斷的學習;同時通過公共平台的建設來促進民眾溝通與對話,從而使其關心和參與社區的公共事務,並通過評論與集體行動的方式進行改革,使社區向經濟進步與社會統合的目標發展。”[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