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終身教育卷

二、學習型城市建設曆程

字體:16+-

改革開放特別是21世紀以來,黨和國家發布了一係列重要文件,提出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理念,為學習型城市建設指明了基本方向。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實踐與專項政策的出台都具有“自下而上”的特色:實踐源於部分發達城市的自發性探索,進而由中央向全國推廣;先出台地方性學習型城市建設政策,再出台國家層麵的學習型城市建設專項政策。因此,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曆史進程可以劃分為前期探索、正式起步、全麵推進三個階段。

(一)前期探索階段(1999—2002年)

標誌:上海市率先提出學習型城市建設口號。

“努力把上海建成適應新時代的學習型城市”[16]。在1999年9月召開的迎接21世紀的上海教育工作會議上,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宣布了這一審時度勢、正當其時的重要決定。上海是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理念進入中國的第一站,如:1979年,上海師範大學外國教育研究室最早翻譯出版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7];1994年10月由原上海市市長汪道涵推薦,經東方編譯所編輯,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了彼得·聖吉著《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18]。加之上海長期擁有較好的群眾學習政策基礎,如由上海工人階級於1982年5月首創的上海振興中華讀書活動[19],因此上海成為我國第一個提出創建學習型城市的地區,開啟了學習型城市建設在中國的探索之路。

隨後大連、常州、北京也相繼提出建設學習型城市的目標,成為我國第一批自發開展學習型城市建設區域。

2001年6月,大連市在市委九屆一次全會上通過《中共大連市委關於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決定》,確定此後10年內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並指出建設學習型城市對於完成這一跨越式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