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社會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終身教育理論是初期創建的理論基礎,結合理論在城市範圍內應用的特殊性以及實踐經驗的總結,國內研究者開始關注學習型城市理論的研究。
根據中國知網(CNKI)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7月,以學習型城市為主題的文獻總數為1 668篇[(檢索條件為“主題=學習型城市”或者“題名=學習型城市”)(模糊匹配)]。其中期刊文章955篇、報紙文章577篇、碩士學位論文89篇、博士學位論文26篇、其他21篇。具體年度分布如圖5-1所示。
圖5-1 學習型城市文獻發表年度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CNKI)。
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對學習型城市概念的討論、特征和構成要素的討論以及學習型城市建設路徑的討論。
(一)學習型城市概念的討論
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過程中,首先是國家一級政府在設計願景和發展路徑方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一個國家是由它的各個地區、城市、社區構成的,它們是學習型社會發展政策具體的實踐層,學習型社會隻有通過它們的積極建設才能實現。按照這個邏輯,對於學習型城市的理解則是學習型社會建設在城市範圍內的開展,這也是目前大多數學者對於學習型城市概念的理解。
從目前國際組織的定義來看,都是從城市“職能”的角度來定義學習型城市,即學習型城市與非學習型城市的不同,主要是通過它是否倡導終身學習、是否為市民提供終身學習機會、是否通過促進終身學習滿足個體全麵發展的需求來進行判斷。
我國學者也根據對學習型社會理念的理解,嚐試對學習型城市進行了如下的定義。
葉忠海提出:“學習型城市指的是以知識經濟和知識社會為生存背景和發展空間,以學習和教育為最本質的職能,以社會化的終身學習和教育體係為基礎,能保障和滿足城市市民學習基本權利和終身學習需求,從而有效地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開放、創新和發展的和諧城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