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終身教育卷

二、老年教育的發展曆程

字體:16+-

1983年9月,我國成立了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人大學。當時學校主要幫助老年人保健養生,開設了老年養生保健、老年心理學等課程。之後,各地老年大學迅速發展起來,課程也日趨多元化,如文學、曆史、書法、繪畫、戲劇、曲藝、花卉等。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老年教育逐漸被納入社區教育發展的框架之內。隨著老年教育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重視,老年教育的途徑和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不再局限於學校形式,逐步構建以政府投入為主,全社會廣泛參與,資源整合的教育公共服務體係。

(一)起步初創階段(1983-1985年)

1982年,國家廢除幹部終身製,一大批老幹部退出了一線工作崗位。為了使他們適應退休後的生活,找到新的精神寄托,並與社會同步前進,一些省份的涉老部門開始組織離退休老幹部參加以健身、書法、國畫為主要內容的多種形式的活動和講座。1982年4月,山東省紅十字會一些具有遠見卓識、勇於開拓的同誌提出通過老年教育的途徑,尋求解決老齡工作某些方麵問題的方法,決定創辦老年大學。經山東省紅十字會副會長李衡等同誌的積極籌備,並得到山東省委領導的大力支持,1983年9月17日,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人大學(後更名為山東老年大學)開學典禮在濟南東郊飯店禮堂舉行,首批學員936人。中國第一所老年大學由此誕生。之後,在不長的一段時間裏,廣州、長沙、哈爾濱等市也相繼成立了老年大學。至1985年底,全國已有老年大學61所,在校學員4萬餘人。

這些老年大學當時的突出特點是基本上都是在一無經費、二無編製、三無校舍的情況下,白手起家的,當時被人們成為“三無”老年大學。難能可貴的是,有一大批熱心老年教育事業的老同誌勇於開拓、艱苦創業,一方麵積極地向各地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宣傳辦學意義,另一方麵從實際出發研究、明確辦學宗旨,利用多種形式介紹辦學成果,逐步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支持和社會的認可,為老年大學這一新生事物迅速普及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些老同誌在中國大地上點燃了老年大學事業的星星之火,被時任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主任的於光漢同誌譽為“燃燒的火種”,受到社會廣泛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