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職業教育卷

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

字體:16+-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紮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麵較寬、綜合素質較強等特點。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的構建以“應用”為主旨,實踐教學在教學中占有較大比重,學校與用人單位結合、師生與勞動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被提出並付諸實踐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高等職業教育是經濟高速發展的產物。自1980年我國在江蘇一些中心城市創辦首批職業大學後,在短短的幾年裏,我國各地辦起了120多所短期職業大學,進行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和探索。職業大學作為我國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先驅,率先從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中跳出來,探索出具有我國高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地方的經濟建設和區域發展,決定了其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級應用型、服務型人才(或稱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在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曆程中,對培養目標在不同時期有過不同的表述。

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將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總結為:為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麵素質的高級實用型人才。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急需的專門人才。”2000年,在《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麵全麵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2004年,《教育部關於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幹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堅持培養麵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這說明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不僅要使人學到知識、掌握技能、繼承思想道德,而且要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創造能力,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2006年,《教育部關於全麵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提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麵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