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職業教育卷

第二節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字體:16+-

一、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

培養目標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教育大辭典》對培養目標的解釋是:指教育目的或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的具體培養要求,一般包括人才根本特征、培養方向、培養規格、業務培養要求等內容。培養目標受社會對人才類型、規格的需要與學生的基礎條件及全麵發展要求的共同製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者對所要培養出人才的質量和規格的總規定,是培養模式的決定因素。

(一)20世紀80年代:培養中、初級技術和管理人員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會上明確全黨的工作中心應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但是,受“**”的影響,當時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後,技術、裝備、工藝水平較低,經濟的增長主要靠大批的勞動力以及原材料等成本的投入,這決定了該時期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圍繞“培養大量具有勝任某一種崗位技能的中初級技術工人”這一中心。1979年《全日製中等專業學校工作條例》(征求意見稿)規定,中專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掌握本專業現代化生產所需要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健康體魄的中級技術、管理人員。技工學校在這一時期也強調了文化課和技術理論知識的教學。1979年國家勞動局頒發的《技工學校工作條例(試行)》規定:“技術理論方麵:使學生能夠掌握本工種、專業所需要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文化知識方麵:使學生掌握本工種、專業所需要的文化知識,並且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文化水平,招收初中畢業生的,主要文化課程要提高到高中水平。”在這一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中專學校、技工學校的理論知識性課程有所加強,而實際操作訓練有所減弱。

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起步期,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指出:中學層次要積極發展中等專業學校,培養大量的技術工人和中級專門人才。這一時期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才剛剛起步,辦學規模較小,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責任主要由中等職業教育來承擔。據統計,1985年,全國職業高中、中專以及技工學校共有15538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總數已經達到高中階段學生總數的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