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教育體係縱向貫通的發展脈絡
(一)現代職業教育體係的雛形階段(1978—1997年)
這一時期,職業教育體係初步恢複和建立,以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和初步提出中高職銜接為主要特征,是現代職業教育體係的雛形階段。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有著曲折的曆史。“**”期間大批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被迫停辦,造成中等教育結構單一化、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嚴重脫節的情況。普通高中畢業生中,除少數升入大學外,每年有數百萬人需要勞動就業,但他們又沒有任何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各行各業急需技術力量,但對招來的新工人還得進行兩三年的學徒培訓,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1979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畢業生中,普通高中畢業生有726.5萬人,而在職業教育領域僅有中專畢業生18.1萬人、技工學校畢業生12萬人,約占該年高中階段畢業生的4%。由於那時我國高等學校招生規模較小,造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麵,普通高中畢業生升學率僅有3.8%,絕大多數普通高中畢業生既不能升學又沒有就業技能。[1]
1980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於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同樣指出我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基礎十分薄弱的問題,提出中等教育結構改革勢在必行的現實需求。該文件提出:“可適當將一部分普通高中改辦為職業(技術)學校、職業中學、農業中學。經過調整改革,要使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的在校學生數在整個高級中等教育中的比重大大增長。”另外提出:“職業(技術)學校、職業中學、農業中學的畢業生,可以報考高等院校。報考對口專業的考生,考試成績在同一分數段內,優先錄取。”由此,我國開始加大力度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考慮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院校的銜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