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價值的衝突
任何教育政策的製定都麵臨著價值的選擇,如效率與公平。在職業教育政策的製定上,長期以來我國偏重於職業教育對發展社會經濟的作用,即注重效率,而相對忽視了教育公平問題以及人的多元化發展訴求。20世紀末21世紀初,針對職業學校脫離實際需求的學科化教學弊端,國家提出“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政策理念,強調“職業教育為產業發展服務”的改革方向。在這一政策理念下,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被放大,育人功能則相對被忽視。就業導向導致職業教育的目的限於就業,學校教育將就業作為課程開發的唯一依據,缺失教育理論的介入和融合,這樣的職業教育更多的是為了滿足企業對勞動力的要求,而忽視了學校教育的整體追求。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應隻是就業,不能隻關注職業發展,麵向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的學校教育還應關注公民生活、個性自由等方麵的啟蒙和發展。
當我們在教育理念的選擇和發展上把經濟效益作為首要甚至唯一的追求目標,便會產生這樣的認知:職業教育的所有價值和所有最終目的,都與一定的經濟效益緊密聯係在一起。經濟效益和就業等個體幸福生活的手段變為最終目的,也就是說目標為手段所取代。而教育的真正意義不斷地退後並最終被遺忘。在效率至上政策思路的刺激下,職業教育最易被消解的價值,在個人層麵,是教育關懷的視角從“人”轉移到“企業”,這種轉換導致人在教育中的失聲和被“物化”;在社會層麵,是整體性的社會效益之滿足掩蓋了分層下的矛盾與衝突。
近些年來,由於新職業主義的影響和重要國際組織職業教育理念的轉變,我國職業教育政策選擇越來越多地關注學習者的個人發展訴求和社會公平問題,追求效率與公平的統一。職業教育既需要為經濟發展服務,也需要為所有群體提供自我實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