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是為經濟社會發展、行業企業發展和技術人才成長服務的,是一項係統工程,既需要管理製度與措施的保障,也需要教育科研工作的引領,還要依靠職業學校在辦學、教育教學等方麵的貫徹落實。
(一)從專業大類的角度選擇課程模式
每種專業都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決定了對不同專業要應用不同的開發模式,應根據不同課程開發模式的適用範圍和基本流程進行選擇。如DACUM法是北美能力為本教育提出的方法,以行為主義為基礎,是基於某一特定職業或行業的崗位工作任務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的課程開發模式,適用於工作崗位明確的職業課程或專業培養方案的開發;以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能力分析的BAG法則適用於工作過程明確的職業課程或專業培養方案的開發。不同院校應在已有課程理論模式研究的基礎上,以專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根據自身辦學性質、功能和具體專業的特性,對以能力為本的專業課程體係開發不斷嚐試探索。針對中職和高職,不同的大類專業,德育課程、文化課程與專業課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必須要加以理性分析,建立分門別類的發展框架。每種通過不同的研究與實踐提出的課程開發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應用的局限,隨著時代的變化,其應用條件也會發生改變,因而要不斷總結吸收已有的經驗,進行靈活的、側重的或綜合的方法創新。
(二)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課程開發與建設
在德國,企業是職業教育的主要場所;而我國屬於典型的學校職業教育,需要在學校教育框架內尋求解決“工學結合”難題的辦法。在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中,崗位培訓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與職業院校的“人工環境”相比,崗位培訓的“自然環境”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關鍵能力的發展。在促進企業參與方麵,應在以下方麵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