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教育部在《全日製中等專業學校工作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職業教育的基本任務在於“培養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各種中等專業人才,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而奮鬥”。該文件籠統指出培養各種人才,強調職業教育主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文化素養。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中指出,中等職業教育“要著重職業技能的訓練……以適應長期廣泛就業、進行技術革新和繼續進修的需要”。將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定位於職業技能的訓練。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日趨多樣化,既重視培養中職學生服務於社會經濟建設的職業技術能力,又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素質。
21世紀以來,國家的職業教育課程政策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素養的培養。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以及科技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企業的組織管理方式和生產方式,扁平化的管理結構和精益化的生產方式要求企業員工不僅要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而且要具備跨專業能力,如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性地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等。為此,國家在一係列政策文件中多次明確提出: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重申職業教育“要全麵實施素質教育”,並“將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在關注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的同時,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