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職業教育卷

第四節 課程體係的構建與發展趨勢

字體:16+-

職業教育的課程及其教學是在一個與學科體係有著本質區別的體係中運行的。這一體係應該是平行於學科體係的具有獨立意義的係統。[19]改革開放後,在職業教育各項基本建設逐步推進的同時,課程建設起步,並且隨著對內涵建設的重要意義的認識日益加深,課程建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並沒有太深入的課程建設行動,直到1989年我國第一部課程論著作——鍾啟泉的《現代課程論》——出版麵世。進入20世紀90年代,職業教育學者開始介紹當時國際上比較流行的MES和CBE等課程模式。1995年尚元明主編的《職業中學課程體係研究》對當時職業中學的課程問題做了深入調查和分析,並試圖提出解決思路。2001年黃克孝主編的《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被認為是我國第一部較為係統的職業教育課程論專著。

總體上看,改革開放初期,職業教育隻是普通教育的延續,1985年我國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20世紀90年代不斷引入和借鑒國外職業教育課程模式,開始構建以工作知識為核心的職業教育課程內容體係;21世紀以來,我國開展了大量課程建設研究與行動,以完善職業教育課程係統,逐步從傳統的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注重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從各地區及各中、高等職業院校的實踐情況看,各地區或各校都在積極進行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改革,並結合本地區或學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具有區域特點、學校特色的課程體係。如上海市提出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係;浙江省提出優化選擇性課程體係,由核心課程模塊(公共必修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和自選課程模塊(限定選修課程和自由選修課程)組成,為學生提供可自主選擇的多樣化課程方案;四川省提出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突出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體係;等等。很多職業院校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如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提出校企共建的基於崗位基本能力、崗位核心能力、職業素質能力的模塊化課程體係;上海市大眾工業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基於職業崗位群的分層,構建了三個層次的技能人才培養課程體係,即崗位就業技能人才、複合型技能人才和專業特長技能人才課程體係;浙江紹興職業教育中心推進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構建了“技能主導,雙證融通”的課程體係,將職業資格證書的相關要求融入專業課的內容,實現了中職學曆證書與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