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創傷。“**”中,教育領域是“重災區”,教育事業所遭受的破壞,在中國教育史上是罕見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普及小學教育方麵所取得的成績,在此期間被破壞了。
197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再次提出要在1971年至1975年普及小學五年教育,有條件地區普及七年教育的目標。於是,農村出現了“小學不出村,初中不出大隊,高中不出公社”的現象,中小學再次脫離客觀實際急劇膨脹,大批農村公辦小學教師被迫回生產隊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
“**”對普及小學教育的打擊破壞主要表現為廣大教師受到嚴重迫害。
學製、課程、教材大變動。“**”以前,普通中小學學製普遍為12年製,極少數學校進行9年、10年一貫製等實驗。在整個“**”期間,全國對中小學學製不作統一規定,要求各地按當地情況進行縮短學製的試驗。在此期間,全國各地學製都普遍縮短了,中小學學製一般縮短了2至3年,但這一時期的學製改革並未遵守教育規律,並無科學依據,對當時的普及小學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開始後,全國各省開始了課程改革,但是課程大量被砍或合並,大大削弱了文化知識基礎,並形成了許多空白,教材的科學體係被破壞。
“**”期間,教育領域遭受的打擊極大,而且教育領域的破壞的後遺症更是尤為嚴重,對我國以後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人才斷檔等在後來逐漸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