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義務教育卷

二、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字體:16+-

義務教育年限是一個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當前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已全麵普及,教育部發布的《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4%,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到99.92%,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04%,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3.7%。同時,隨著人們對於更高等級的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普通高中的入學率在不斷提高。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問題成為我國新的時期義務教育發展中需要集中解決的重要問題。

2017年,教育部製定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普及高中教育的一個總目標和五個具體目標。總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五個具體目標:一是全國各省(區、市)毛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中西部貧困地區毛入學率顯著提升;二是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結構更加合理,招生規模大體相當;三是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四是經費投入機製更加健全,生均撥款製度全麵建立;五是教育質量明顯提升,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吸引力進一步增強。通過實現以上目標,努力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多樣特色的高中階段教育。這是我國在新的曆史時期,普及義務教育的新的目標和發展方向。

但在我國當前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過程中,還存在“四類地區”“三類特殊群體”“三個突出問題”等,這是我國當前在普及高中教育的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類地區”指的是中西部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革命老區,這些地區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製約,教育資源不足,普及程度較低,是高中階段教育的底部。《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明確提出,國家和地方通過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支持這些地區擴大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把這個底部托起來。《中國教育扶貧報告(2016)》指出,我國當前仍然有5575萬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的任務依然艱巨。目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教育發展狀況並不樂觀,貧困地區教育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基礎教育投入仍然不足,並且不均衡,效益不高。貧困地區經濟基礎薄弱,財政拮據,且大多為“吃飯”財政。財政對教育的撥款主要用於人頭經費,教育經費很難實現“三個增長”、達到“三個比例”,對於教育事業費中的公用經費,有的地方幾乎為零,教育費附加征而不返或隨意挪用現象較為常見。二是學校數量不足,辦學條件較差。貧困地區學習設施建設的嚴重滯後不僅表現為設施老舊,而且部分設施還存在安全隱患。三是師資不足,數量缺額,結構不盡合理,素質亟待提升。一方麵,教師整體數量不足,生師比過高,優秀教師外流嚴重,有的地方甚至無法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另一方麵,現有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水平偏低、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學校無力滿足教師培訓、外出培養、觀摩學習的需求。四是貧困家庭無力使子女接受更多教育,教育受重視程度不夠。貧困家庭的經濟水平較低,許多家庭無力支付孩子上學所需費用,不少貧困地區的學校貧困學生占比較大,他們往往因為家庭無力負擔上學所需的費用而正在或即將麵臨輟學問題。五是貧困地區教育管理水平相對落後,貧困地區很多學校還未建立激勵製約機製,不能調動學校行政人員與老師的積極性。六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完成度有待提高,目前“普九”的成果是低標準的,並且基礎相當脆弱。一方麵,所謂“基本普及”,是指85%的人口覆蓋地區實現“普九”這一要求,還有15%的人口覆蓋地區——主要在西部貧困地區——這一目標遠未實現;另一方麵,即便在“普九”已經驗收的地區,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也是很不穩固、質量較低的,不少地區的輟學率出現了明顯的反彈。近年來,農村學生的輟學、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輟學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