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是普及義務教育的關鍵因素,其數量、素質及結構都將直接影響到義務教育的發展進程與質量。中國城鄉之間的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努力縮小這個差距,核心問題就是要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提高農村教師的質量,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一)邊遠地區、貧困山區難以補充合格教師任教,教師流失嚴重
我國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實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製,從而使得教師工資的發放完全取決於基層地方政府的財力。農村貧困地區由於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惡劣,地方財政多處於貧困狀態。而現行體製中中央和省級財政對地方教育財政不具有宏觀調控責任,因此我國至今未能建立起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教師工資的財政保障體製,使得這些地區拖欠教師工資的問題十分嚴重。這一問題不解決,必將導致以工資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教師難以養家糊口,更談不上吸引和留住外來優秀人才的問題。據2003年《全國基礎教育發展統計公報》的統計,全國達不到規定學曆的小學教師有2.15%,初中教師有8.02%。其中很多教師隻有小學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
(二)師資結構不合理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配置不當,與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經費的支持能力不相適應。生師比往往能夠反映一個國家教育資源以及師資的使用效益。過大的生師比反映出教師數量和教育經費不足,較小的生師比則表明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較大,教育質量較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年對全球190個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越是發達國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生師比越小;越是欠發達國家,其生師比越大。發展中國家教育資源短缺,小學教師分科授課,中學選修課比例較小,大班額教學的現象比較普遍。而發達國家辦學條件良好,小學教師往往包班上課,中學選修課很多,實際班級規模小。據對發達國家的統計,隨著經濟和教育的發展,生師比會逐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