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學前教育卷

二、兒童發展研究的成果與進展

字體:16+-

20世紀90年代兒童研究的數量與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研究人員隊伍構成也發生了結構性變化,部分專職幹部與行政管理人員參與到研究隊伍之中。研究成果以國家發展規劃、政策法規、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和會議論文集等多種形式呈現。研究者越來越重視量表等測查工具的使用,翻譯修訂了一些國外的經典量表並建立適應中國兒童發展的常模,亦有研究者針對研究問題自編了一些研究工具。比如白學軍編製了兒童思維發展水平測驗[27],李輝編製了學前及初小兒童中文識字量表[28],吳放、鄒泓翻譯修訂了兒童依戀行為分類卡片[29]。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這一階段的兒童發展研究仍關注體格發育、認知發展、個性與社會性發展幾方麵,但研究者意識到片麵關注發展的某一方麵是不完整的,在做項目設計時會綜合考慮兒童發展的各方麵以及影響兒童發展的多重環境因素。

(一)兒童體格發育

為了解自1985年調查之後10年來我國兒童生長變化趨勢及營養狀況,同時積累係統的曆史性資料,衛生部婦幼司於1995年組織進行第三次7歲以下兒童的體格發育調查,並於1996年對9市城區兒童期單純性肥胖進行第二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兒童的身高、體重與1985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郊區兒童的增長幅度大於城區,城郊差距進一步縮小。我國兒童在此10年身高、體重的增長幅度大於同時期的日本兒童,實際生長水平正在接近或趕上一些發達國家兒童,說明我國兒童的生長水平和營養狀況在1985—1995年的10年間又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研究也發現了我國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的一些問題,如學齡前兒童的胸圍增長很少,郊區兒童也出現了體重、身高快速增長而胸圍增長很少甚至不增長的趨勢;城區學齡前兒童體重與身高增長幅度不成比例,體重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身高增長幅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