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民辦教育卷

三、民辦教育發展貢獻

字體:16+-

民辦教育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國家“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方針的指導下,民辦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標誌著我國教育開始走向了多樣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為當代教育事業、為國家和民族的振興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促進教育公平,滿足社會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

民辦教育的複蘇和發展,深化了教育供給側改革,拓展了人民群眾在就讀機會、學校條件、就讀形式、辦學特色、教育層次等方麵的選擇空間,推動了我國各類型、各階段教育的普及,滿足了社會對多樣化教育的需求,推動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民眾的教育獲得感。

一方麵,民辦教育緩解了政府教育經費不足導致的學位緊張狀況,增加了公眾接受教育的機會,推動了教育公平。經費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窮國辦大教育使得諸多弱勢群體喪失了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民辦教育充分利用民間資金,開發並高效配置各種教育資源,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了教育經費不足的局麵,增加了公眾的受教育機會,緩解了“沒學上”的矛盾,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數百萬各級各類人才。有研究顯示,民辦高校每培養一個本科生可以為國家減輕3.2萬元的財政負擔。[11]比如,在一些落後地區和流動人口居多的省份,一些民辦學校的主要受教育對象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受教育問題;在我國農村或城鄉接合區域,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緩解了幼兒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在學前教育普及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從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民辦高校擴大了高等教育的容量,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