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02年是民辦教育的拓展發展階段,民辦教育研究處於初步探索狀態,國家政策以“鼓勵”為導向。1993年,中國社會改革的進程在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之後明顯加快,隨著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鼓勵多渠道、多形式社會集資辦學和民間辦學”,教育領域迅速做出反應。在中央層麵,《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教育法》使民辦教育在國家層麵得到認可,並對民辦教育發展提出了鼓勵、引導和支持的基本方針;在地方層麵,各地政府也根據具體情況製定地方法規和條例,鼓勵發展民辦教育。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民辦教育進入拓展發展階段:一是原有民辦學校的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高;二是民辦學校數量不斷增多,在整個教育係統中所占的比例不斷擴大;三是民辦學校的類型不斷多樣化發展,實行學曆教育的民辦學校數量不斷增多,學曆教育各層次中都出現了相應的民辦學校,非學曆民辦學校的類型也不斷豐富。這一時期的民辦教育研究逐年增多,對民辦教育相關的眾多問題都進行了初步探索,研究關注的核心是民辦教育“生存”問題,關注的主題主要有:第一,對民辦教育發展本身的反思,包括民辦教育何去何從、適度發展、規範發展,以及發展中要注意的問題等;第二,對民辦教育生存環境的思考,如民辦教育立法問題、民辦教育的優勢和劣勢等;第三,對民辦教育已有辦學經驗的總結,包括對民辦教育辦學經驗的反思,對各地民辦教育優秀模式的概括與推廣,以及對民辦教育管理、籌資、教學等方麵經驗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