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變革從謀劃到推行,阻抗的出現已成為教學變革中的一個常見問題。目前,多數教學變革研究者對阻抗持有這樣的認識:存在異議的變革理念或行為,幹擾、破壞了變革,需要找出原因,並施以幹預策略予以克服。隻有這樣,才能推進變革順利前行。這種看似符合邏輯的論斷,很容易遮蔽阻抗對於深化變革的正麵價值。
1.變革阻抗可分為良性阻抗和惡性阻抗
教學變革過程中阻抗的出現,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對教學變革起到了阻礙作用,但這種阻礙並不一定都是消極影響,它也有可能發揮一定的正麵功能。所以,從對教學變革所起的實際作用來講,變革阻抗又可分為良性阻抗和惡性阻抗。
良性阻抗主要是指在教學變革的過程中,對變革理念或方案進行善意的批評與提醒。它雖然主觀上妨礙了按照原計劃進行教學變革的進度,但客觀上對教學變革起到了科學、合理的修正作用。這種阻抗一般包括教育管理人員、教師等對變革合理化的建議,學科專家或理論工作者對變革理念或行為不符合實際的質疑等。而惡性阻抗主要是指由於缺乏有效、全麵的溝通而導致的對變革的誤解,或者完全出於私人利益的阻撓,或帶有惰性的學校組織文化等原因,阻礙變革深入展開,甚至迫使變革中斷,進而導致變革進度減緩、衝突加劇。
需要注意的是,在變革進程中,阻抗出現往往是良性與惡性兼有,二者交織在一起,讓人難以分清,這就導致變革領導者難以正確認識阻抗問題。每當變革進程中出現質疑、批判、反思的聲音,變革領導者就容易把這些聲音歸結為反對變革,是對變革的惡性阻抗,隻有予以克服,才能保證變革順利推進。顯然,這種對待變革阻抗的慣性認識,存在著簡單化傾向。變革中出現異議與衝突,並不一定都是消極的。完全漠視,甚至否定變革阻抗,很容易忽略變革進程中的良性阻抗給變革帶來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