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課程與教學卷

(四)形成若幹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模式類型

字體:16+-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學模式的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多種教學模式、流派,大大提高了我國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更好地實現了我國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習古今中外,理論上探索各教學模式,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實驗,我國逐漸形成了多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模式群,形成了教學模式的獨特生態係統。

從1978年開始,我國中小學普通開展了多樣化的教學實驗,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教學實驗方案,到1985年前後,教學實驗領域明顯地分化出各家各派,形成幾個有影響的類群[67],這為我國教學模式後來的發展,奠定了紮實而豐富的實踐基礎和創造源泉。同時,在這期間,我國也學習和借鑒了一些國外的教學模式,如掌握學習、程序教學、發現教學、暗示教學、綱要信號法等,而從1984年開始,我國開始係統引入國外教學模式的研究[68],並開始進行本土化教學模式的專門研究。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基本形成了本土的教學模式理論及多種典型的教學模式群,如講授-接受式、示範-模仿式、指導-自學式、提問-討論式、探索-研究式、參與-活動式等,並開始自覺地建設我國的“教學模式庫”,出版了多種教學模式研究與總結的專著。20世紀90年代後期至21世紀初,我國“素質教育”的思想在理論界和實踐界基本確立,教學模式的發展也就與素質教育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在反思此前教學模式發展的基礎上,我國繼承了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多種教學模式,也創造了多種新的教學模式,如先學後教模式、學案導學模式、合作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情感教學模式、生成性教學模式、探究性教學模式及多種信息化教學模式等。這些發展使我國的教學模式庫進一步豐富。2010年以後,我國的教學模式沿著幾個重要方向進一步發展:一是提高教學模式實踐的有效性、品質與質量;二是繼承我國優秀的教學模式,探索本土教學模式的創新;三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深化發展;四是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吸收國外優秀經驗;五是探索以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通過新時期的新探索,我國的研究者希望創造出適應本土的現實國情、具有國際視野和未來長遠發展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