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課程與教學卷

(二)合理繼承我國古代教學思想

字體:16+-

中國在數千年的社會發展曆程中,孕育出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產生了孔子、老子、墨子、韓非子、董仲舒、韓愈、朱熹、王陽明、顏元、王夫之等著名教育思想家。思想家們豐富的教學思想,有的已經融入我國現代教學體係之中,成為引領現代教學發展的重要思想來源。

1.對古代教學思想精髓的合理繼承

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家提出了許多教學思想和原則,這些教學思想和原則樸素而深刻地反映了教學活動的內在規律。

第一,因材施教。我國現代教育十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發展學生個性,主張在全麵分析學生性格、興趣、氣質、能力等差異的基礎上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個性的全麵發展。這一教學原則最早是借鑒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指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他認為,必須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隻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5]孟子更是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具體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材)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孟子·盡心上》)我國現代教學體係對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進行了多方麵的繼承,並逐步發展出了個性化的教育理念。

第二,啟發式教學。我國現代教學主張通過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促進學生獨立思考,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論語·述而》)意思是,學生處於想弄懂而未懂透,想說而不能說出的狀態時,教師要給予啟發引導,幫助學生舉一反三。教師在運用啟發誘導策略時,還要做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禮記·學記》)。教師要善於積極鼓勵、督促學生,而非壓迫、牽著他們走,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而不是立即把結果告訴學生,最終達到“和”“易”“思”的良好效果。現代啟發式教學強**的本質在於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這正是啟發式教學的本質特點,也與古代啟發誘導的教學思想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