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課程與教學卷

(二)積極開展課程理論研究,初步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程論體係

字體:16+-

課程研究作為一個正式研究領域,在我國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1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習蘇聯的教育科學,把課程論作為教學論的一個組成部分來研究,獨立的課程論學科就不存在了。改革開放之後,課程論在中國進入了新生階段。1981年,《課程·教材·教法》雜誌創刊,課程研究全麵展開。

尤其是1989年以來,課程論學科進入重建,標誌性成果是兩本課程論專著的先後出版:一是陳俠著的《課程論》,二是鍾啟泉編著的《現代課程論》。陳俠著的《課程論》結合中國的實際,闡述了課程研究的對象、目的和方法,考察了中西方學校課程的演變和課程理論的流派,探討了製約學校課程的各種因素,論述了課程的編訂、實施和評價問題。鍾啟泉編著的《現代課程論》借鑒國外,特別是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重點探討了學校課程的發展、課程論的遺產和課程理論的進步,闡述了課程編製的基本理論、教育目標、課程開發、教材教具、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等問題,介紹了美國、西歐、蘇聯、日本的現代課程研究概況,用較大篇幅對美國、蘇聯、英國、法國、聯邦德國及日本等國學校課程的實施及其特點做了比較研究。

重建後的課程論學科發展異常迅速,並且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我國翻譯介紹了大量有理論價值和代表性的國外課程論著作;出版了我國學者自己撰寫的課程論專著;產生了大量針對國內課程問題的專門研究。[18]1996年,國務院學位辦批準把“課程與教學論”作為教育科學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突出了課程研究的重要性。

課程論專業的教學和研究隊伍不斷壯大。1997年9月,全國課程專業委員會在廣州成立。截至2018年,課程專業委員會已召開了10次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曆次研討會都圍繞重大課程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到目前為止,全國所有省屬重點師範院校都有課程與教學論的碩士點,近30所高等師範院校設有課程與教學論的博士點,形成了從碩士到博士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