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課程與教學卷

(三)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構建新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體係

字體:16+-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指出:教育體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麵推進素質教育。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中共十六大將“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寫入工作報告,素質教育被提升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

為使素質教育的實施能夠紮實有效地推進並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李嵐清從2000年以來,多次召開座談會,深入基層調研,提出要抓住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推進素質教育。他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有四個方麵:一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二是改進和加強德育;三是改革考試評價製度;四是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係”的任務。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精神,同年6月,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11月頒布《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式啟動並進入實施。

這次課程改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八次課程改革,俗稱“新課改”。新課改聚焦於“六個改變”,即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改變課程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這“六個改變”構成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