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課程與教學卷

(四)在實踐層麵逐步形成了具體、完整的目標落實機製

字體:16+-

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逐層推進。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孜孜探索,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由理念構建、課程規劃、教學實施和評價反饋四個環節構成的相對完整的目標落實係統。借助這一機製,宏觀層麵的目標設定可以真正融入學校層麵的課程與教學活動之中,並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

首先,課程與教學目標設定包含著豐富的教育理念。對於理念的宣傳與解讀,是課程與教學目標落實的前提條件。所謂教育理念,是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關教育發展的理性認識,任何課程與教學的改革都有先進教育理念的支撐,其成功也需要教育實踐者對這一理念的充分理解與認可。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製定出符合要求的課程與教學目標。正如有學者在論述素質教育實施問題上所指出的那樣:“實際上,素質教育首先是一種教育理念,然後才能在諸如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層麵上落實下來。”[66]因此,為了確保學校層麵能夠充分把握課程與教學的根本價值指向,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研究者都會對其進行詳細的文本解讀。比如,在素質教育推進過程中,就有不少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這一理念的內涵進行了深入挖掘,並提出在課程與教學目標的設定上要體現麵向全體,強調多層次性和開放性,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注重挖掘學生的個性等。在學校層麵,為了幫助教師更好地領會並自覺踐行當前的課程與教學價值觀念,減少新舊觀念之間的衝突,學校還會為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機會,提升教師的變革意願及其對新觀念的理解水平。

其次,課程作為學生獲取經驗的重要來源,是課程與教學目標落實的基本保障。想要發展學生的何種素養,就要為其提供相應的課程資源,課程與教學目標及其理念的落實都要訴諸相應的課程體係建設。總體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逐步確立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教育目的觀,與之相應,也就形成了德育課程、智育課程、體育課程、美育課程和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內容體係。[67]各類課程下麵再進一步細分出了不同的課程門類,如德育課程就包括思想品德課程、思想政治課程等,共同致力於學生的全麵發展。這是從較高和較普遍的層次對學校課程內容進行的規劃,而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學校還要結合不同時期的人才培養傾向及學校的特定情況,在課程方案設計標準、學科課程標準和活動課程標準等國家層麵要求的指導下,對課程結構,包括課程類型、課程內容和課程安排進行更細致的考察。比如,在當前強調“立德樹人”的背景下,成都市棕北中學就從“整體育人”的觀念出發,構建了以學生核心素養為統領的“三·三·六”學校課程體係。其中,第一個“三”是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級課程;第二個“三”是指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特色課程;而“六”則是指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其具體內容的組成如圖2-1所示。在此基礎上,學校還規定了這三類課程的開設形式,即必修課還是選修課,學科課程還是活動課程,以及課時所占的比例。[68]總之,通過回答應該開設哪些課程,為什麽要開設這些課程,以何種形式開設這些課程,以及如何將這些課程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等問題,課程與教學目標能夠較好地在課程層麵加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