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課程與教學卷

(一)課程與教學改革中的行政力量

字體:16+-

在現代社會,國家舉辦教育是普遍現象。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為了增強綜合國力,占領國際競爭的製高點,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形成了持續不斷的全球性的教育改革大潮。政府主導和推動教育改革,已經成為當代世界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我國作為一個“大政府、小社會”的國家,政府不僅是教育管理者,而且是最主要(有時是唯一)的舉辦者,因此,在影響教育變革的諸多因素中,行政力量是首要的推動力量。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課程與教學的發展變革,鮮明地體現了這一基本特征。

首先,行政力量對課程與教學發展變革的直接推動作用表現為教育方針和重大教育法規對整個教育的宏觀指導和根本約束。改革開放40年間,我國出台了一係列關於教育方針的新表述,頒布了一些重大的教育發展綱領和基本法規。這些教育大政方針的調整與變化,整體決定了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性質與方向,這是行政力量主導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最主要形式。具體來說,改革開放40年間,對課程與教學影響較大的政策主要有:教育戰線撥亂反正、恢複高考製度、開展教育體製改革、實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製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加強素質教育、實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其中,1977年12月恢複高考製度,是我國40年課程與教學發展變革的起點。恢複高考是教育領域撥亂反正的標誌性事件,意味著我國教育重新走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全麵發展人才的正常軌道。以此為起點,更新課程體係、加強教學改革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成為基礎教育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並逐步引發各種層次的探討。在教育宗旨上,促進學生全麵發展一直是我國基本的教育方針,這一基本方針在改革開放40年間得到了進一步體現。同時,在具體表述上也出現了一些新概括,如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立德樹人。這些表述上的調整和變化,引發了大量關於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改革探索。在教育體製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標誌著教育規模擴張進入全麵解決階段,而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原則的確立則意味著質量提升、教育公平已經成為改革探索的主題,這些都直接指引著課程與教學變革的方向。至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製定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行,本身就是關於改革的整體規劃,甚至本身就是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綱領,其影響更是不言自明了。可見,教育大政方針的確立和調整,是行政力量主導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式,也是政府職能的有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