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高中教育卷

三、核心課程的價值不斷充實

字體:16+-

在1996年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中,語、數、外成為核心課程的定位已經基本確立,即無論是選擇文科還是選擇理科的考生,語、數、外是必考科目。甚至在語、數、外三科中,語文和外語的地位更優越些,因為,數學有文科類數學和理科類數學之分,而語文和外語則必須整齊劃一,一個標準。語、數、外作為核心課程也有一個曆史演變的過程。以下這段曆史過程人們並沒有完全忘記。

1977年10月,《人民日報》社論透露了恢複高考的消息。由於時間緊迫,高校招生工作推遲到第四季度進行,從11月28日到12月25日,全國以省為單位舉行了高考。積壓了12年的青年學子在這年同時考大學,這本身就是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雖然隻有一兩個月的準備時間,但全國570萬人報名,知識青年占一半以上。據媒體披露,印製考卷的紙都不夠了,中央決定調用印製《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紙來印製考卷。這次考試,在各行各業引起強烈反響,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青年,特別是基礎教育學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為革命刻苦學習的熱潮。1977年的高考文理分科考試,沒有考外語。高校錄取應屆高中畢業生有比例限製。

從1978年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延續了文理分科考試的製度,但是這一年開始考外語了,盡管外語成績不計入總成績,隻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但是對後來高中階段強化外語課程和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這一年開始,高校錄取應屆高中畢業生取消了比例限製。

1979年的高考仍然有外語科目,但是不計入總成績,隻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而1980年,外語成績作為報考第一批錄取的重點大學的成績,按照25%計算加入總成績。一般大學暫時不計入總成績。

從1981年開始到1983年,在高考中,除了繼續實行文理分科考試外,外語地位不斷攀升,分別按照30%、50%、100%計入總成績,作為所有高等院校招生的成績,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