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高中教育卷

一、上海高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字體:16+-

上海屬於我國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20世紀80年代後期,上海就開始了中小學課程教材的重大係統改革,其改革的力度、廣度、深度與規模,為國內外所矚目。

1988年5月,受國家教委的委托,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上海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委員會,負責中小學課程教材的全麵改革,並組織編寫適應經濟文化較發達地區和條件較好學校使用的教材。上海市製訂了《上海中小學課程改革方案》,改革了中小學教學大綱,編製了課程標準,編訂配套的教材。從1991年秋季開始,這套教材的試用本在上海各校部分年級進行試驗。1993年秋,上海市全部小學全麵試行新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與新教材。初中、高中則分別於1996年、1995年逐步全麵推開試行。[5]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上海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的期望目標是兩個“改變”、三個“突破”:改變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課程教材體係,改變學得過死、統得過死的課程模式;在減輕負擔、提高質量方麵有所突破,在提高素質、發展個性方麵有所突破,建立一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課程教材新體係。

上海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編製,在理論上建立了一個教育學的模型,就是以社會的需求、學科的體係與學生的發展為基點,以全麵提高素質為核心,在三個“基點”上不走極端,在一個“核心”上求得平衡。

(二)高中的課程方案

上海中小學課程改革方案是在一年多市內外、教育界內外、國內外的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反複修改論證後製定的,其中包括《高級中學課程改革試行方案》《高級中學課程改革試點方案》兩個文件。

《高級中學課程改革試行方案》供大部分學校試行。“二一分段,高三分科”,即高一、高二年級主要讓學生獲得共同的基礎知識,設計了較多的必修課,適量的選修課和活動課。高三分文科班、理科班和實科班,由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報名。文科班與理科班除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勞動技術、體育與保健等6門必修學科外,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隻作為選修學科。實科班的必修學科為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體育與保健等5門,其餘按工、農、商、文秘等類別開設選修課。文科班與理科班辦在本校,實科班由區、縣統一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