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高中教育卷

三、“普職融通”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字體:16+-

國際上近幾十年出現了“為所有人提供職業教育”的呼聲,把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分割設置本身就是落後的模式。然而在我國,長期存在著鄙視職業教育的現象,社會觀念普遍認為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才去讀職業學校。家長和學生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以考上普通高中為榮,這無形中給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貼上了“差生”的標簽。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學在改革中發現,教師、家長和學生對普通高中很認同,對學校開展職業教育存在誤解。一方麵家長認為普通高中要以學術性課程為主,不要對職業教育花費太多精力;但是,另一方麵,學校不能對學生的大學目標沒有實現,就業技能又一片空白的現象無動於衷。因此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指導思想,學校開展學生生涯指導和職業教育勢在必行。

基於此,教師隊伍建設顯得至關重要。普通高中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對職業教育來說是很陌生的。很多教師的職業理想都不是在高中建立的,往往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都是到了用人單位之後,被迫之下草草應對。教師們不能體驗到自我認知、職場探索等活動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影響,也無法設身處地地理解學生,這樣使得職業理想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針對這個問題,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學認為“普職融通”需要開發更多方麵的合作夥伴,尤其是來自大學就業指導部門的合作,這可以讓普職融通項目被更多人所接受,同時促進教師在學生生涯指導方麵發揮作用。

國內那一部分開設了生涯教育課程或通過各種途徑開展了生涯教育的學校,有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被動應急,當學生在升學和專業選擇遇到問題時,才舉行一次講座或組織一次活動,往往收效甚微;二是水土不服,將大學或職高的課程稍加修改就搬到高中,重講述偏理論,不符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課程效果不佳;三是缺乏個性,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所提供的教育與學生的需要存在偏差。這些問題是需要改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