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城市經濟的發展與中心城市辦學的興起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許多城市,特別是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的中心城市出現了辦大學的熱潮,其中辦學最為突出的是廣東省所屬的中心城市。到2008年7月,廣東省共有普通高校114所(包括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其中超過半數位於省會廣州市區以外的地級市、縣級區和市,約1/3的高校由地、縣級政府舉辦。如深圳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大學、五邑大學、佛山科技學院、肇慶學院、茂名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嘉應學院、惠州學院、韶關學院等,均由中心城市舉辦。中心城市辦學,突破了以往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辦學的體製,形成了新的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心城市三級辦學的新格局,調動了各級政府的辦學積極性。但中心城市辦學在本質上還是政府辦學,隻是投資渠道發生了部分變化,在管理體製、運行機製等方麵仍然體現了國家辦學的基本特征。
(二)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
產學研結合(即教學、科研、生產結合)的辦學模式包括兩個層次:①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行教學、科研、生產結合。②學校、產業部門和科研單位結合,通過這種形式的結合,促進高校麵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7]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240多所高等學校與5000多家企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與管理。[8]特別是原屬中央業務部門舉辦和管理的一大批高等學校,它們和相關企業有著許多天然的聯係和曆史淵源,與這些企業的合作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和改革。
例如,重慶大學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探索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先後同160多個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與60多個地區和單位簽訂了全麵合作協議。[9]90年代以來,重慶大學把進一步加強與大中型企業的合作作為重點,加強了全麵規劃,按照學科專業對口的原則,將30個重點合作的企業分別落實到16個院、係、所,完善了組織機構,配備專人聯絡協調,建立聯係業務檔案,將合作進展情況納入各部門和院係的年度工作目標,根據企業的不同特點和要求,或從人才培養入手,或從科技攻關啟動,逐步拓寬和深化合作的方式與內容。通過紮實的工作,該校與大中型企業的合作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該校還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共同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對推動我國科技、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