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迎來了一個新的裏程碑。鄧小平同誌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我國經濟體製改革進一步深化。受其影響,教育體製改革也掀開了新的篇章。根據中共十四大的精神,教育體製改革要采取綜合配套、分步推進的方針,加快步伐,改革包得過多、統得過死的體製,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政治體製和科技體製改革相適應的教育新體製。辦學體製改革又是教育體製改革的重點,其中心任務是改變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力量共同辦學的體製。
中共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鼓勵多渠道、多形式社會集資辦學和民間辦學,改變國家包辦教育的做法。”隨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於1993年2月13日頒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在辦學體製改革方麵明確提出:“改變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製。在現階段……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各界參與辦學的新格局。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主要依靠行業、事業單位辦學和社會各方麵聯合辦學。國家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學,采取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國家歡迎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好人士捐資助學。在國家有關法律和法規的範圍內進行國際合作辦學。”這樣,高等教育辦學主體單一的格局逐步被打破,發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僅是國家和政府的職責,而且社會團體、企業、公民個人等逐漸成為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從而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各界參與的辦學主體多元化的格局。民辦高等教育的興起與發展就是高等教育體製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現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