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高等教育理念在21世紀初的十多年裏取得了新的發展和進步,但是就高等教育理念本身的知識內核、方法體係、學理邏輯和哲學意蘊,以及它在治國理政、民族複興和國際競爭中所發揮的指導作用而言,其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如高等教育哲學的整合度和凝聚力仍然嚴重缺乏,高等教育哲學理念的核心要素是什麽,人們內心並沒有形成真正統一的認識;與世界一流大學的水平差距並沒有顯著縮小,在某些領域差距甚至加大;高等教育領域也出現了某些形式的腐敗現象等。事實上,與其說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中國高等教育哲學走向成熟和圓滿的十年,毋寧說是中國高等教育哲學更加迷茫、劇烈衝突和潛流暗湧的十年。在各種哲學理念自話自說、表麵繁榮的背後,高等教育的分化加劇,矛盾突出,嚴重影響了高等教育的質量效率和公平正義。中國高等教育到底需要一種什麽樣的哲學?到底什麽樣的高等教育哲學才符合中國的實際?到底什麽樣的高等教育哲學才能真正發揮正本清源、強筋健體的作用?人們對這些問題發出了新的思考,做出了新的探索。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不負眾望,不忘初心,肩負重責,開拓創新,以共產黨人的擔當和大無畏精神向著改革深水區邁進,一方麵全麵謀劃,積極推動社會主義各項改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麵去除沉屙,敢於碰硬,向各種腐敗行為宣戰,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將一批批腐敗分子拉下馬來。短短數年之內,中國社會的麵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通過全麵深化改革,中國將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21世紀初以來社會暴露出來的或者潛在的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弊病和矛盾進行了一次堅決的清理和整頓,淨化了政治環境,鞏固和強化了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執政能力。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理念、風格的變化。這種變化對於形成新的高等教育哲學理念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無疑,新時期中國的高等教育哲學理念必須體現人民意願,必須堅持人民立場,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必須立足中國本土,必須增強文化自信,必須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國有獨特的曆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紮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係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21]高等教育哲學理念的變革同樣如此。因此,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在治國理政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國的高等教育哲學理念也需要來一次深刻的變革和再出發。